12月20日下午4点,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仿生机器人与智能材料实验室主任王晓杰研究员受邀做必威最新 ,报告题目为“电阻抗成像技术及其在人机交互领域中的应用”。报告会由工程科学学院副院长张世武教授主持。
王老师针对未来机器人技术向柔性化与智能化发展的趋势,讲解了机器人与外界交互感知能力在这一进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且着重介绍了手势识别和分布式接触力传感器在其中的作用。电阻抗成像技术(Electrical ImpedanceTomography,EIT)是一种将被测物体内部电导率的变化通过图像直观呈现出来的一种检测技术,最先应用于地质勘探、生物医学、流体检测等领域。最近,基于EIT技术的手势识别和柔性传感器的研究在人机交互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王老师结合实验室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阐述EIT的基本原理、一体化设计及深度学习算法,系统介绍EIT技术在手势识别和柔性传感器领域的研究进展,目标为实现低成本、高精度的人机共融关键技术提供新途径。王老师的讲解内容深入浅出,丰富多彩,逻辑清晰,让与会的师生们对于电阻抗成像技术及其在人机交互中的应用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自由讨论环节,参会师生就基于EIT技术的手势识别系统的准确性和柔性触觉传感器的实时性、对可穿戴设备的嵌入性、未来应用前景等问题与王老师进行交流互动,王老师指出手势识别系统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个体生理活动的影响,但是通过手势识别算法的优化和多个体数据的采集训练可以适当的减小影响,满足实时交互性。为了提高触觉传感器的准确性,王老师指出目前采用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成像算法,并且融合常见的逆问题算法的先验信息,可以实现更高精度的力检测和接触位置检测。关于对可穿戴设备的嵌入性问题,王老师指出该便携式手势识别系统留有与可穿戴设备的接口,并且在未来会嵌入到消费电子设备当中辅助进行智能交互。参会师生与王老师积极进行了交流谈论,在这场精彩的报告中,收获颇丰。
报告人简介:
王晓杰,男,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仿生机器人与智能材料实验室主任、重庆邮电大学巴渝学者讲座教授。先后在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美国内华达大学里诺分校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入选2014年度中科院“引进杰出技术人才”,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会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仿生智能材料及机器人工程系统的应用,包括仿生微纳系统力学、仿生机器人、智能材料及智能结构系统、EIT柔性传感器技术等。主持/承担科技部973计划项目课题、国防科技创新特区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研究课题及多项省部级研究课题。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会议上发表SCI/EI检索论文150余篇,英文专著三章,授权美国发明专利2项、中国发明专利7项,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本次报告会为2021工程科学论坛第40期报告,报告由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支持。
撰稿人:胡衍雷 马刚 王兴皓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