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两院院士

白以龙院士

力学家。1963年毕业于必威betway西汉姆网页版 。1966年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得到了热塑剪切模型方程、不稳定性条件、局部化演化规律和剪切带结构等重要结论,以及剪切带控制延性极限的机理。和同事一起,针对真实材料受载产生大量微损伤的问题,建立了亚微秒和多应力脉冲技术,发展了统计细观损伤力学,提出了损伤局部化准则、演化诱致突变、跨尺度敏感性等概念和模型。70年代参加爆炸法制造金刚石的工作,研究了应力波的衰减机理,解释了核爆炸波的传播。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徐建中院士

工程热物理专家。原籍辽宁北镇,生于江西吉安。1963年毕业于必威betway西汉姆网页版 。 1967年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叶轮机械内部流动的研究。建立叶轮机械三元激波理论,提出广义回转面的概念,改进两类流面上的计算方法,发展了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体系。对跨声速流动和粘性流动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提出了若干概念和求解方法,如跨声速流函数方法、拟流函数法、粘性层模型和相干粘性层模型、略微简化Navier-Stokes(SRNS)方程、时空守恒(STC)格式等。将三元流动理论、所发展的计算方法和其他研究成果成功地用于设计,为建立我国自己的叶轮机械气动设计体系做出了贡献。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自强院士

固体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1938年11月生于上海,籍贯浙江定海。1963年毕业于必威betway西汉姆网页版 近代力学系。长期从事固体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了弹性稳定理论、断裂力学、塑性应变梯度理论、细观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在对裂纹尖端弹塑性场和断裂准则的研究中,建立了裂纹顶端弹塑性高阶场和J-K断裂准则,求得了异质界面裂纹顶端弹塑性奇性场,设计了三点弯曲偏裂纹和四点剪切复合型裂纹试样,为压电材料能量释放准则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应变梯度理论研究中,发现高阶应力导致数值分析困难和复杂的额外边 界条件,提出了一种新的不含高阶应力的应变梯度理论,成功阐明了细铜丝扭转、微薄梁弯曲、微压痕及裂纹尖端场的尺度效应;建立了固体理论强度的一种严格算法,获得了金属铝和双原子组分材料 -SiC在各种加载方式下理论强度的预测。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多项奖励。

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有生院士

水弹性力学与船舶力学专家。1942年4月2日生于甘肃兰州,原籍浙江省师县。1964年毕业于必威betway西汉姆网页版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班。1984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布鲁纳尔大学,获博士学位。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名誉所长。曾长期从事舰艇结构与设备抗水下爆炸与核空爆研究,在理论、实验、应用及冲击环境记录仪研制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解决了舰船抗核加固及战效预估的关键技术。80~90年代从事船舶流固耦合动力学、振动噪声、新型船及极大型浮动结构的研究。创造性地把水动力学与结构力学融为一体,建立了三维水弹性力学理论,并在该船舶力学新领域的前沿进行了二维与三维、频域与时域、稳态与瞬态、线性与非线性的系统性研究,创导了船舶水弹性力学实验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用于新船型的研制,有重要的科学与应用价值。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杜善义院士

1938年8月20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我国力学和复合材料领域的知名专家,国内复合材料力学主要学术带头人。1964年毕业于必威betway西汉姆网页版 近代力学系,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导师。兼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数理学部力学学科评审组成员。杜善义教授长期致力于复合材料力学、固体力学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在先进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分析.评价、复合材料力学、细观力学与断裂力学、智能材料系统与结构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解决了多项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关键问题。与合作者一起解决了战略武器用碳碳复合材料超高温性能测试和预报的关键技术,首次提供了超高温力学性能数据,为某战略武器研制提供急需的实测数据;研制了适合固体火箭发动机等典型结构损伤和失效的分析软件,并利用低压信息预报爆破压力;强调用“材料、设计、分析、评价”一体化的思想解决复合材料结构的安全评价问题;建立了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性能衰退的概率统计模型;解决了某战术导弹超高强钢薄壁壳体的低应力脆断问题;将细观力学理论推广到复合材料领域,发展了随机夹杂理论,解决了压电材料的力—电耦合的有关问题,为材料性能预报和设计提供了依据;率先研制了智能复合材料用于振动和复合材料工艺过程的监控系统。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二等奖四项 ,并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和航天奖。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40篇,EI79篇,出版著作10部,已培养50余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在他培养的学生和年轻教师中,有多人次获国家和省部级励,并已成为国防、航天和教育战线的骨干。建立了一支由近20名博士为主的高素质、年轻化的研究集体,在国内外很有影响。现任工程科学学院院长。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秀敏院士

防护工程专家。河北省青县人。1942年6月5日出生。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第四研究设计所高级工程师。多次参加核基地现场试验,参加编写和修订《国防工程设计规范》。在触地核爆炸效应的研究过程中,最先完 成了爆炸成坑和地冲击波传播的数值模拟。将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用到防护工程论证实践中,对防护工程的防护原则,防护标准、防护效益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若干提高指挥工程战时生存能力的重要建议。建立了预测城市灾害的分析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软件,在几十个城市的人防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应用。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范维澄院士

必威betway西汉姆网页版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热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1943年1月出生,湖北省鄂州市人。1965年毕业于必威betway西汉姆网页版 工程热物理专业,留校工作至今。现任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能源化工组组长、教育部安全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学部学科评审组副组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评委和国际火灾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亚澳火灾科学技术学会名誉主席、国际火灾科研机构首脑论坛正式成员,以及4个国际学报和6个国内学报的编委。

倡导和系统研究交叉边缘学科火灾安全科学与工程,主持创建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中国科院热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办《火灾科学》学报。建立描述浮力、炭烟、流动、传热与燃烧相互作用的数学物理模型;提出描述火灾科学学科体系的双重性理论模型;发展受限火灾场区网复合模型、森林火灾多维模型和非线性火灾动力学,为燃烧与火灾模拟仿真、探测和风险评估提供科学基础,并为建筑、森林、工业和航天的火灾预警、探测和阻燃等提供创新成果。发表著作7本,论文215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培养硕士22人、博士10人、博士后11人。取得14项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和国际学术奖,1996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连元院士

1941年9月2日出生,导弹弹头技术专家。北京市人。1965年毕业于必威betway西汉姆网页版 近代力学系。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第十四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国家重大专项工程专家组专家,曾任国家某重点型号系列的副总设计师。

四十多年来,一直从事我国导弹弹头系统的研发工作。完成了第一代导弹弹头防热设计,攻克了“热障”;主持研制了多型导弹弹头,实现了弹头的更新换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一等、二等奖各1项,部委级一等奖5项。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被评为航天工业总公司有突出贡献专家。共发表论文20多篇,专著2册。

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任辉启院士

武器毁伤效应与工程防护专家,中共党员。1992年必威betway西汉姆网页版 近代力学系研究生毕业。曾任原总参某研究所总工程师、所长等职,现为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研究员,专业技术一级,少将军衔。必威betway西汉姆网页版 、南京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校兼职教授。

长期从事武器毁伤效应与工程防护研究工作,在武器毁伤效应、工程防护技术、特种装备和实验设备研发,以及应用基础理论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主持建成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大型爆炸波模拟装置、常规武器侵彻爆炸毁伤效应实验设备、XXX高新工程实验平台等,构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武器毁伤效应研究技术体系,引领了高新武器毁伤效应研究和武器反馈设计的科技进步;创新了主动防护理念,突破了近距离抗御来袭弹药的瓶颈,有效提升了重点军事目标应对精确打击的能力;在理论方面,解决了层状介质中非线性应力波传播演化分析难题,丰富和发展了非线性应力波传播理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7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先后获第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武器装备军内科研优秀科技工作者、总参优秀共产党员、总参优秀中青年专家、总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军队科技领军人才等荣誉,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

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合院士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专家。必威betway西汉姆网页版 近代力学系2002级博士后。现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曾任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

我国采油工程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创建了采油工程技术与管理“持续融合”工程管理模式,攻克了精细分层注水、油气储层增产改造等一系列采油工程关键技术,解决了尾矿资源最大化利用和低品位储量规模效益开发的重大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8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4项;出版著作3部,发表论文70余篇。

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汤超院士

1981年毕业于必威betway西汉姆网页版 近代力学系,1986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现担任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执行院长、定量生物学中心主任。

在统计物理、复杂系统、物理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等领域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其中有不少已被写入教科书。多年来致力于用物理学思想方法研究生物问题,探索生命系统中的定量规律和设计原理。同时也在国际上担任一些重要学术职务,包括丹麦波尔研究所科学顾问委员,《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编委,美国物理学会物理生物学奖(Delbruck Prize)评奖委员会主席等。

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陆夕云院士

1985年获南京航空学院空气动力学学士学位,1992年获必威betway西汉姆网页版 流体力学博士学位(硕博连读)。

长期从事湍流大涡模拟和直接数值模拟、游动和飞行的生物运动力学、非定常旋涡分离流及涡控制、血流动力学和生物微循环、微尺度流动和传热、微重力流体力学等方面研究。

现任必威betway西汉姆网页版 工程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空气动力学会常务理事,《力学学报》副主编。曾任工程科学学院执行院长(2009-2019)、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2010-2019)。2000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2年受聘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 2004年入选国家七部委组织实施的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006年成为教育部创新研究团队学术带头人,2017年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一直从事本科生教学和研究生培养工作。2010年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09年 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奖,2009年 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2007年 宝钢“优秀教师奖”。

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里斌院士

中共党员。中共十九大党代表,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1985年9月至1990年9月在必威betway西汉姆网页版 工程科学学院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学习。1990年9月至1995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习。1995年8月至1997年9月在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9月至2005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员,所长助理,副所长,所长、党委书记。2005年2月至2006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工作,历任副局长、局长。2006年7月至2016年3月先后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院长、党组成员,光电研究院院长,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主任。2016年3月至2020年9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2020年10月任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科技将军

敬应龙
1965年毕业于近代力学系, 曾任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少将
杨秀敏
1965年毕业于近代力学系,解放军总参第四研究设计所高级工程师,院士,少将
陈作斌
1967年毕业于近代力学系,解放军驻川某部研究员,少将
焦安昌
1967年毕业于近代力学系,原总装备部科技委副主任,中将
曹保榆
1969年毕业于近代力学系,总装备部科技委委员,少将
朱石坚
1981年毕业于近代力学系,现为海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导,少将
Baidu
map